在创新药领域,该怎么去投资?东方马拉松团队发表的文章值得探究
2025年7月,东方马拉松团队在百年财经Barron's巴伦中文网发表《探究争论不休的世纪话题:科技公司与价值投资如何适配融合?》,探讨了价值投资在科技公司的应用,而创新药企业作为科技公司的分支,投资规律既相通又有其独特之处,值得我们深入探索。
2025年7月,东方马拉松团队在百年财经Barron's巴伦中文网发表《探究争论不休的世纪话题:科技公司与价值投资如何适配融合?》,探讨了价值投资在科技公司的应用,而创新药企业作为科技公司的分支,投资规律既相通又有其独特之处,值得我们深入探索。
创新药:中国创新药行业技术水平逐渐赶超欧美,并在部分靶点、部分技术路径已经成为世界第一,出海授权的新药数量/金额持续增加,世界级的创新带来了世界级的定价和非线性的投资弹性。而国内市场在强劲的需求驱动下,国产新药销售总额持续高增长,一批创新药企实现了扭亏为盈,迎
“国产创新药行业已经走出了低谷期,盈利动能显著恢复。”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表示。2025年上半年,A股医药行业虽然整体营收和利润出现小幅波动,但创新药、CXO等细分主线表现坚挺。
“今天又加了10万创新药ETF,浮亏35%又怎样?筹码越多,未来赚得越多!浮亏不是亏,我的执念就是创新药!”
2025年9月10号,《纽约时报》一篇报道直接炸了全球医药圈,特朗普政府正琢磨着出个行政命令,要对美国药企从中国引进新药搞强制审查,还让FDA对中国的临床试验数据卡得更严、收更多钱。消息一出来,中国医药板块立马跳水,百济神州、再鼎医药这些中概药企股价唰地就下来
高速增长的企业究竟做对了什么?《2025福布斯CxO增长调研》(Forbes Research 2025 CxO Growth Survey)显示,在上个财年实现至少10%收入增长的高增长企业中,其“C级”(首席级)高管团队在战略特征上有若干共同点,正是这些特
复盘历轮生物医药行情,在美联储降息周期,全球生物医药板块共振,带来高弹性;且国内历次牛市行情,生物医药从不缺席。当下正迎来有利的宏观环境,而且从产业趋势看,BD并不是一次性的现金流入,另据海外媒体报道,多款创新药谈判已经进入深水区,后续临床推进和商业化或会带来
今年以来,外围震荡不断,但A股市场迎难而上,持续走强。其中,在科技成长风格表现亮眼的同时,杠铃策略的另一端——以有色金属为代表的传统周期板块,也同样展现出强劲的上行势头。
不夸张地说,过去 3 个月,中证医药指数回调超 10%,不少重仓医药的基金跟着回撤,持有人的焦虑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。今天咱们把医药板块的 **“下跌真相、长期底气、操作策略”** 拆得明明白白,看完你就知道 “现在该割肉还是该拿住”。
五六年前,治疗肺癌的靶向药几乎全是进口分装,一盒要五千多,现在货架上摆着的国产药,不仅名字陌生了,价格还能压到进口药的一半,医保报销后自付部分甚至不到五百。
收入保持稳定增长,利润同比快速提升。2025年上半年,CXO板块实现营业收入470.96亿元,同比增长13.25%,实现归母净利117.43亿元,同比增长61.19%,收入保持稳定增长,利润端同比快速增长,主要与CXO行业逐步复苏、运行效率提升、降本增效有关;
2023年8月22日,恒生指数公司对恒生生物科技指数进行了重要的结构性调整,此次调整将成份股的数量从50只大幅减少至30只。这一变革计划将于2025年9月8日正式生效,标志着指数设立以来最为重大的改动。
8月22日,恒生指数公司宣布对恒生生物科技指数进行重大调整:成份股数量由50只缩减至30只,新纳入映恩生物-B,剔除复星医药、巨子生物、泰格医药等21只股票。成份股变动于2025年9月8日起生效,堪称指数设立以来变革性的结构调整。
消息很简单:特朗普团队正在起草一份行政命令,准备对美国药企引进中国新药设置重重关卡。更要命的是,FDA可能会对中国的临床试验数据挑三拣四,还要加收"特别费用"。
截至2025年9月17日 14:04,创新药ETF天弘成交3749.24万元。跟踪指数成分股汇宇制药领涨4.39%,药明康德(02359)上涨3.36%,药明康德上涨2.76%。
今日,药捷安康(02617.HK)上演极端行情:早盘一度暴涨63%至679.5港元/股,午后直线跳水,报收192港元/股,跌幅达53.73%。公司午间紧急公告,称“概不知悉股价异动原因,业务营运及财务状况无重大变动”。
上周,药明康德(603259.SH/02359.HK)走出“V型拉升”:周一股价一度跌穿70元整数关口,不少散户慌不择路割肉;周五却暴力拉升超5%,收盘价重回75元上方。后台满是疑问:“药明康德咋了?”“CXO还有机会吗?”“现在是抄底还是接盘?”
早在之前,HPV九价疫苗的原研药企——默沙东,就做出过这样的评价:“凯莱英,是中国唯一一家不仅符合,而且远优于我们要求的新药开发CDMO公司”,足见其行业地位之稳固。
在人口老龄化加速、疾病谱系重构与生物技术突破的三重驱动下,生物医药产业已成为全球健康产业的核心引擎。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生物医药市场,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突破8116亿元,2030年将达1.2万亿元,年均增速超15%。这一高速发展态势为生物医药专业毕业生提供了
如果说数量是中国生物医药产业腾飞的基础,那么质量就是核心竞争力。曾几何时,中国生物医药行业被诟病为“模仿式创新”;如今,中国生物科技更多夺取“First-in-class”(FIC,首创药物)和“Best-in-class”(BIC,最佳药物)的桂冠,成为全球